近日,我院医学检验中心杜鸿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以我院为第一单位发表在临床耐药菌研究领域权威期刊《Drug resistance updates》(中国科学院分区为一区,影响因子24.3)上,论文题为“Identification of TMexCD-TOprJ-producing carb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 from hospital sewage”。我院博士研究生朱婕和我院医学检验中心主管技师吕晶南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我院杜鸿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我院张海方教授、谢小芳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朱志辰、硕士研究生王涛和美国Hackensack医学中心陈亮教授参与了该研究(全文链接: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1368-7646(23)00072-9)。
目前,替加环素是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arb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 CR-GNB)的最后一道防线。自2005年替加环素首次批准用于临床治疗以来,替加环素耐药菌株的检出不断增加,其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染色体介导的外排泵过度表达、药物结合位点的突变以及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tet(X3)~tet(X6)转移。在2020年,一种新型的可移动外排泵基因簇tmexCD-toprJ被报道可降低替加环素敏感性,并且已在国内多地养殖以及临床上分离出携带该基因簇的革兰阴性菌。
杜鸿教授团队在“One Health”框架下对医院污水中耐药菌及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进行了监测,此次发表的该论文首次报道了5株携带tmexCD-toprJ变体的革兰阴性菌(TMexCD-TOprJ-producing CR-GNB, TMCR-GNB),表明tmexCD-toprJ基因簇能够进化出不同的变体并且可能拥有更强的替加环素耐药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先前已有研究在临床分离株中发现携带tmexC2-tmexD2-toprJ2的IncHI5类型质粒,表明环境与患者之间存在质粒介导的tmexCD-toprJ基因簇的转移。同时,也是两种碳青霉烯酶基因同时在解鸟氨酸拉乌尔菌中检出的首次报道。
综上,该论文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了污水监测中发现的5株TMCR-GNB的特征,提示目前临床存在新型RND外排泵基因的传播威胁,突出了加强医院污水中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的重要性,对于控制耐药菌的院内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