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App
扫一扫阅读

世界睡眠日 | 有一种“春困”要去看医生
引力播
2024-03-21 10:36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随着春季气温上升,不少市民在白天也昏昏欲睡。“春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可通过自我调节减少对工作生活的影响。但有一部分人白天思睡是患了睡眠障碍性疾病,需引起重视,尤其是学龄期儿童好发的‘发作性睡病’。”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沈赟表示。

“春眠不觉晓”

不妨左脑换右脑

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三类。沈赟表示,入春后人体新陈代谢变得旺盛,总耗氧量加大,同时全身血管舒张,身体外周部分所需的血液就会增加,人体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引起春困。此外,白天时间变长,夜晚睡觉时间变短,也可能导致睡眠不足。

她建议,春困人群尽量早睡早起,首先确保每晚有充分的睡眠时间,如有条件可以适当午休;多吃易于消化的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不然也会加重困倦感。“当白天头脑混沌不清时,不妨放下手头工作,让左脑喘口气。去开窗通风,听听音乐、做做运动,启用右脑,也可以缓解春困。”

异常“睡不醒”

学龄期初现端倪

然而,有一种“睡不醒”其实是生病了。“白天过度思睡,甚至出现猝倒、睡眠幻觉和睡眠瘫痪等,要警惕发作性睡病。”沈赟进一步介绍,这类患者白天会不可控制地睡着,在上课、坐车乃至吃饭、走路时都可能突然睡着,有部分患者还会在大笑、发怒等情绪激动时突然身体发软甚至跌倒在地,还有患者睡着后会频繁出现“鬼压床”“灵魂出窍”的感觉。目前研究显示,发作性睡病与遗传、免疫、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该病很可能在幼儿及学龄期初现端倪,贯穿整个求学和个性发展关键时期,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及时规范地诊治对于改善病情、帮助患者回归社会极为重要。随着医学发展,目前可采用多导睡眠监测、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脑脊液检验、基因检测等方式获得明确诊断。

建设“新医科”

向社会科普睡眠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人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睡眠障碍性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早在2007年,苏大附二院就成立了多学科协作、医教研协同发展的睡眠医学中心。沈赟介绍,该中心除了药物治疗方式,目前把关注点更多放在非药物治疗和疾病预防上。例如对于失眠,开展了认知行为、经颅磁刺激、直流电刺激、光照、氢氧混合气体、生活方式优化等治疗;对于发作性睡病,目前也正在进行经颅磁刺激治疗相关研究。

经过50多年发展,睡眠医学在国际医学界已成为独立的学科专业。然而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国内关于睡眠医学的教材甚少,一度没有医学院校专门开设睡眠医学专业课程。在苏州大学及苏州医学院的支持和指导下,苏大附二院于2022年承担建设了“新医科”微专业项目——“睡眠医学”微专业,为全国率先。

“为帮助更多市民了解睡眠、推进医学科普,这一微专业课程不仅面向医学生,现在还面向社会人士招生,只要对睡眠有兴趣就能报名。”沈赟提到,课程内容很宽泛,涉及睡眠生理、药理、睡眠医学中心与设备、神经、呼吸、心理等多方面,以线上微视频自主学习为主,结合线上直播课和线下面授课,阐述睡眠卫生知识及睡眠相关疾病的防治。

(苏报融媒记者 陆珏/文 车晋彧/摄/视频)

引力播记者:陆珏
引力播记者:车晋彧
责任编辑:高琴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